今天来分享一门小课。大概十节课。内容是打造互联网产品,
课程通过生动的例子,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产品是如何渗透并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让我意识到,了解和学习互联网产品方法论的有趣与思考。无论身处什么职位,每件事情都与产品息息相关。互联网产品领域已经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和打法,这些不仅可以应用于互联网行业内部,还可以向外拓展和迁移,为其他领域带来启发。
我算半个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有着些许的从业经历,还参与过多个不同类型的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课程从产品设计起步,逐步涉足产品规划、管理团队,甚至参与创业,始终围绕产品展开工作。学习这门课程让我对过去的工作经历有了一定的反思,带给我有价值且实用的见解和经验分享。另外从复杂的企业级应用到简洁有趣的消费者小工具,从专业领域的产品到大众市场的普及型产品,而且包含我所需要的管理大型项目的经验。任何公司的产品都会寻找能够放大产品影响力的方法。通过学习互联网产品方法论,将能够获得宝贵的启示和灵感,从而更好地推动我的业务发展。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内容,将能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用于指导我未来的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
接下来我简单罗列一下我学这门课的收获:
01 导论:互联网做产品,有何不同?
- 互联网产品相比于其他产品,有两个关键特性,分别是“快速”和“共生”。
- “快速”特性:互联网产品的迭代频率极高,并且可以根据全量的数据监控实时做调整。
- “共生”特性:在互联网产品中,用户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者,还是产品价值的塑造者。任何人都能在互联网的虚拟数字空间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 产品经理作为连接用户和产品之间的“枢纽”,其最本质的挑战是“间接感”。
02 发现机会:怎样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市场?
- 要做自己,因为别人都已经有人做了。创业者如果要找产品机会,最关键的一环是要先了解自己的禀赋,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 不要追“假风口”,而是要找“真红利”。如果我们因为听到媒体大量报道之后,再决定进入一个行业,这时十有八九已经来不及了。
- 要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绝对不是讲数据拼流量,只靠“三分钟热度”就能做好的。相反,它更需要你对“做产品”这件事的热爱。
03 明确方向:怎样定义产品的核心价值?
- 在大部分时候,所谓的“需求”并不是真正的需求,而是“伪装成需求的解决方案”。身为产品负责人,要还原出业务真实的问题。
- 产品的核心价值 = 谁 + 问题 + 方案。你可以不断地代入这个公式,去分析需求背后究竟是想要解决谁的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以及用什么解决方案。
- 确认业务的关键角色,可以使用「叠叠乐」分析法。现阶段,你把哪一块“积木”抽出来会让整个业务垮掉?优先解决现阶段关键角色的问题,来决定资源投入的方向。
04 聚焦体验:怎样设计你的产品?
- 油门原则:在互联网产品的逻辑里,我们要尊重用户最朴素的理解和既有的使用习惯。
- 建模:采取用户熟悉的产品形态,来承载全新的内容或者服务。这有点像“用旧瓶子装着新酒”,用户使用起来毫无障碍,又能时时刻刻感受到产品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