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分享关于投资的内容。其实在写本文的今天,就能代表我过去一整年的投资心态,绿油油的一片。过去的几年,我只是很少的聊一下当年的投资情况的,为什么不多说呢,因为秉持着一种心态,回避,等待着复苏和好转。相信自己的眼光。就是死硬的坚持,因为总结来就一句话,一直在跌,没有涨的情况。哎!

我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做投资,也可以说是交学费,所以我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过去一年的解决展望,的确如同这几天的上海滩的天气,蹦迪一样。有期望,然后失望,接着预期变好,然后再次失望,从大盘3400点到2900失守,去年全年亏损7万多元。

我的一部分配置的在港股的,所以关注的国际相关的咨询会多一些。今年穆迪将中国的主权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担心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金融体系风险上升以及政府债务增加。穆迪还下调了香港、澳门、中国城镇银行、地方融资平台等多家机构的评级。督工就是在很多别下架的视频中分析了国内的地方债和政务的融资平台,其中大量的隐形债务已经庞大到了天文数字。

插一句,今天中午吃东西的间隙,看了一下央媒年度反腐专栏:讲六盘水原市长,为一己私利,盲目举债,随意建设旅游项目,完全不考虑贵州当地的实际情况。原话是:我为了自己的政绩,随便借钱上项目,反正这些钱也轮不到我来还。TMD,就在因为这些王八蛋,掌握了一把手权利,制造了天文数字的地方债务。

这一评级下调引发了市场恐慌,导致中国股市大幅下跌。香港股市跌幅尤为严重,因为香港市场对中国经济非常敏感。穆迪的评级下调也可能导致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债的成本上升。这将进一步增加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并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美国持续的加息,导致人民币被动贬值,这个贬值一直维持到7.2-7.3 的样子,为了维持这个区间,不得不去用美元买人民币,稳定汇率。因此国有行必须要释放出来,在本地内地也好,在香港也好,把美金释放出来,同时在香港大量去买进来了人民币,所以它基本上在过去你们这一段时间里面耗损了不少。

三年的疫情使得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被打乱,带来的重大伤害,必须改变。目前经济下行,地方政府没钱,房地产商没钱,投资不带动,出口不行,老百姓不敢消费,三驾马车都不动了。香港和人民银行之间有一个互惠换汇协议,即如果人民银行需要港币,香港会提供港币,如果人民银行有需要,也可以动用香港的美金。然而,在支撑人民币汇率的时候,人民银行很可能会动用香港的资金。这将刺激香港外汇市场的交易,导致同业拆借利率上升,从而引发资金紧缺问题。中国目前正在解决国内问题,并计划在年底前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用于明年的项目。这将导致市场资金减少,进一步加剧资金紧缺问题。

10月份时,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一度飙升至 50%,直到人民银行介入才有所缓解。这表明,中国的资金紧缺问题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之下,港币与美元之间的联系汇率能够维持多久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继续长期维持下去非常困难。因此,香港的金融稳定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是港市跌成这个狗样子的原因。

今年呢?2024年,甲辰龙年。干支纪年上讲,这一年的万物起势的一年。

看了一下高盛的分析。

  1. 中国经济在经历2023年一季度的短暂复苏之后,增长速度开始转弱,明年经济可能会出现更快的下滑。
  2. 报告认为消费在疫情放开后成为中国经济2024年增长的最大驱动力,预计2024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会随着民意GDP增速的下降而下降。
  3. 高盛认为中国家庭的实际消费水平会在2026年回归到潜在的一个消费水平之上,但中国的政策执行者并不情愿推出大规模的消费支持举措。
  4. 报告认为房地产从2021中期之后开启了一个长期下行周期,政策方面开始松动并开始向大城市延伸,可能会出台的政策刺激包括降低首付的比例和降息等。
  5. 报告认为高盛对中国中长期的增长前景保持谨慎的看法,因为中国经济将在未来几年面临人口结构、房地产、地方政府去杠杆和全球供应链趋风险的影响。
  6. 高盛预期2024年中国的GDP增速在4.8%,预期宽松政策将使得2024年上半年的增长动能更为强劲一些,但通胀可能会依旧较为温和。

Untitled

我的预计观点是:

  1. 弱复苏是2024年的经济预测之一,GDP增速有望达到5%,但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2. 反向通胀可能会出现,意味着钱越来越值钱,而资产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3. 股价可能扩大负债规模,房地产投资增速在负增长10%以内,新开工数量有可能回正。
  4. 出口有望恢复,美国市场外部需求反弹,带动我国出口回暖,人民币开始缓慢升值。

对于投资来说,我将继续坚持我自己的价值理念,那就是长期主义,看好那些好公司,坚持长期的持有。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明天接着今天的话题,聊一下我对2023年的经济的看法与总结。

专注长期价值,让我们一起努力。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