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毛选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和很多人的想象不一样,毛选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更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它只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重要著作的合集选入了从一九二五年开始到他去世以前的重要文章和著作。 毛选中的文章既不是晦涩难懂的论文,也不是抒情调调的诗和远方,当然更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那种官样文章。 毛选的文章并没有固定的文体或者格式,它几乎包括了诗词以外的各种文体,比如纪实性的笔记。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比如散文纪念白求恩。当然,更多的文章则是政论,比如蒋介石政府已处于全民的包围中,如果一定要说毛选中的文章有什么共同特点的话,那么一定是言简意赅,高山远瞩,情真意切。 正如我一开始说的主席的文章用词简洁练达语句通俗易懂利益清晰明确分析,深入浅出,相信只要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都能毫无障碍的读懂毛选中的文章。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怎么去读毛选,又能从毛选中得到什么收获呢? 首先的一点,我们应该知道毛泽东选集并没有收录毛主席所有的文章它只是毛主席,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的冰山一角,但毛选所收录的文章都是主席著作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篇章。 他们以发表的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基本涵盖了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 可以说毛选本身就是在毛主席的视角下,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所以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效阅读毛选的方法,也就是以毛选的时间线为主线,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参考毛主席传记参及毛主席诗词,把视角带入到文章。 当时的背景结合当时的环境,以当时的思维来分析。当时的问题可能才更容易读懂。 好的,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式以毛选中的著名篇章为例,来试读一下毛泽东选集毛选开篇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这篇文章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文章的第一句,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不知道还没有看过毛选的同志们在看到这两个问句的时候会作何感想? 你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两个问题,又有没有想出问题的答案了?那么现在我们就回到当时的那个时代,随着主席的视角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一九二五年时年,三十二岁的毛泽东同志迎来了他革命生涯中的第一个低谷,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四大胜,因为对革命理念和路线的认识产生了分歧。 毛泽东同志被党中央排挤被赶出了中央委员会。当时党内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有两种主流的倾向,一种是认为要加强与国民党的合作,以城市为革命活动的中心,另一种则提倡以工人运动为核心,开展无产阶级革命,这两种倾向都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群体。 农民这个在当时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群体。而毛主席则给出了第三个答案。 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其实就是农民。但也正是因为这一个提议,他被当时的党中央排挤一为在当时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对革命还抱有浪漫主义的幻想,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革命不是请客示范,不是会画绣花革命的本质,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所以毛泽东同志才撰写了这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反对当时党内的这两种倾向。 他认为,中国的各个社会阶级,因为自身的阶级利益对革命抱有不同的态度。 地主和买办阶级是帮助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自然应该是被革命的态度,而中产阶级时而倒向革命,时而反对革命,他们摇摆的态度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是领导革命的主体。 当资产阶级秉持精致利己主义。当革命前途灰暗的时候,他们反对革命。 当革命初见曙光的时候,他们又必然会倒向革命,真正能够领导革命的只能是无产阶级。 因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代表最广大的中国人民最基本的利益诉求,仅用寥寥术语就勾勒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大致图径并简单直接而又明了的得出了结论。 得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 反动知识界都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什么叫言简意赅?这大概就是在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毛主席在文章中说到的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词汇和现在这些词汇所表达的意思是有区别的。 请同志们客观看待,既不要无端联想,更不要对号入座。关于这场路线之争,后来蒋介石发动了四幺二反革命政变,用血泪的事实证明了谁对谁错? 但在一九二五年,毛泽东同志却因为团结农民阶级的革命路线,被当时的党中央视作异类,他被赶出了党中央失去了。 在党内的全部话语权,不知道在同志们当中,有多少人正好是三十二岁的年龄,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逆境,甚至是绝境。 在遇到这样的挫折以后,大家又会有什么样的心态,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毛泽东同志选择回到了老家湖南。在长沙,他写下了那却著名的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 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冷遏,非洲。 正是他在这次挫折以后的有感而发。三十二岁既可以是一个人奋发图强的壮年,也可以是一个人开始一蹶不振的中年。 但主席他毫不犹豫的选择的。前者回到湖南老家,并不是主席想要逃避现实,更不是因为受到了挫折,就要背弃革命的理想事实,正好相反,他不但没有因为这一次挫折一蹶不振,更没有因为经历这样的逆境,就对中国的革命产生怀疑,他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践行中国革命的道路,利用这次回湖南的机会,主席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他深入到湖南农村进行走访调查,考察了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个县的农民运动。 经过这一次考察,他认识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农村,也认识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 此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和军阀混战,早就已经积贫积弱的国家变得更加的千疮百孔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这三座大山压在老百姓的头上,军阀贪官污吏土豪猎绅,患着各种花样盘剥底层的人民赤贫的百姓,要么卖儿卖女只求一餐饱饭,要么就只能成为无产阶级,继续被资本家剥削剩余劳动力,而这恰恰就是占中国人民绝大多数的底层农民的真实写照。 但在上海天津等等的大城市和帝国主义狼狈为奸的买办,以及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屈膝求荣的腐朽闻人却过着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日子,在他们脚下践踏的就是那些早就一贫如洗奄奄一息的普通民众。 此时的中国大城市和更广大的农村地区,几乎就是两个世界大城市的买办官僚资产阶级负责朱门酒肉臭,而农村以及城市贫民区则遍地都有冻死臭。 什么叫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然而在湖南农村的考察让主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农村五个县的农民以农会为基础,不但组织起了生产,还顺便打倒了土豪猎绅,把一切权利收归农会,农民们终于发现这些盘剥他们的地主乡绅阶级并不是必须存在的,没有了乡绅。 地主农民通过农会也能组织起生产,在他们打破了枷锁以后,发现失去的只有枷锁,甚至是一些开明的地主富农在认识到龙会的力量以后,也积极要求加入农会,并以作为农会的一员为荣,在农会的组织下团结起来的农民竟然开始自发的开展清剿土匪废除苛捐杂税等等的运动。 而在这场农民运动中,主席还注意到了一个现象。而所走访调查的五个县农会,为了反抗地主压迫推翻地主武装都装备,有大量的缩镖。 所谓的缩镖,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长枪一种非常古老,但却十分有效的冷兵性。 凡有农民运动的各性缩镖队,便迅速的发展。这个广大的梭镖势力大于前述的旧武装力量是一切土豪猎身看了都打仗的一种新奇的武装力量。 因此,每个青年壮年农民都有一支梭镖,而不是应该限制他湖南的农民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毛主席通过走访研究,湖南农会总结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而这份报告刚好就是毛选中的第二篇文章。这一次考察也让毛泽东同志坚定了两个信念,其一,哪怕是被资产阶级地主买办小资产阶级等等所鄙视所侵蔑所践踏的普通农民,只要有一个先进的领导,也是可以组织起来的。 而且组织起来的农民将会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正如毛主席在毛选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所说,农民是无产阶级可团结的最忠实的盟友。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可能。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湖南农民运动中捉标队所起到的作用。 毛主席坚定了中国的革命队伍,应该有自己的武装这一信念。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一九二七年三月,同年四月和七月。 蒋介石和汪精卫勾结帝国主义,大肆捕杀中国共产党以及国民党内的进步人士。 八月一日,由朱德总司令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爆发,中国的革命队伍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同年九月,由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湖南爆发,而这次起义的主要力量之一,就是由农会团结起来的农民。 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各地的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而这一切,毛主席早在三年前就已经遇见,并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践行革命的道路。 这种超出常人的分析决断能力。在以后的斗争中,曾多次挽救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甚至是挽救了全中国的革命事业。 在抗战最艰苦最灰暗的一九三八年,一篇论持久战,像一颗启明星一样,给所有人带来了希望。 在投降主义亡国论冲刺学液政军三界的时候,主席却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是弱国是大国,日本是强国,也是小国,日本不可能迅速的灭亡,中国,中国的抗战也不可能迅速胜利。 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但最后的胜利将属于中国,在所有人都迷茫的时候,他总是能找到最正确的道路。 在所有人的浮躁都盲目的时候,他却能脚踏实地的深入到群众中去。 在所有人都绝望的逆境,只有他能看到希望,并指明方向。所谓的高瞻远瞩大敌,也就是如此,在拥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装,并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以后,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终于把中国的革命带上了正确的道路,于是才有了毛泽东选集当中的第三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不过限于篇幅的原因。 这以后的篇章我们就只能另找机会再说了,节目的最后不知道同志们还记不记得本期节目一开始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读毛选还有没有意义,我们又能从毛选中学到什么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读毛选当然是有意义的主席的文章。 虽然书写于特定的时代,但他的思想却是永不过时的。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任何制度之下,来自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回到群众,无疑都是最正确的选择。 年轻人选择读毛选这件事情当然不是糟的很,而是好的,很。至于我们可以从毛选中学到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见仁见智的。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阶级之间的不平等,依然没有被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压迫也并没有消失,他们只是藏得更深。 而已,以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主席,他老人家也是人。而不是神,他已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 虽然我们依然怀念他,但他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读毛选,并不是要呼唤他回来,而是要学习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这些思想的光芒依然可以让我们受益,让我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逆境,甚至是绝境的时候,还有愿意冲上去,而不是苟且偷生的精神和勇气,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嘴路五洲震荡风雷击要扫除一切害人,从全无敌。 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年轻人们能够从毛泽东选集中学到的最有意义的东西。